3月20日,在阆中古城,一场关于“古城保护与利用”的专项协商会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。会上讨论的焦点之一,是古城内大量灭火器的过期问题。拥有6500多具灭火器的阆中古城,现有约4000具因长时间暴露在外而无法正常使用,导致四个社区的负责人对安全形势产生忧虑。
协商会现场氛围紧张,尽管各方齐聚一堂,却仍未能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。消防安全事关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,随着古城游客与居民的增加,对灭火器等消防设施的需求愈发迫切。
阆中古城被誉为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,其消防安全问题成为了多方关注的焦点。在会议中,社区负责人们纷纷提出,社区内现有的消防水喉、消防栓等设备也面临老化损坏的问题。然而,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乏资金支持和维护管理责任。
根据现场负责人的介绍,南街社区是古城核心区中最大的社区,相继统计出社区共享灭火器中,有许多从2018年至2023年间生产的器材,基本上达到或超过了两年的安全使用标准。阆中古城管理局要求古城内的灭火器不能超过两年,这让社区负责人担忧不已。
对于阆中古城消防设施问题,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的消防专家仵文庆指出,灭火器应根据国家标准进行报废管理,干粉灭火器的标准为10年,水基型灭火器为6年等。因此,过期灭火器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隐患。”
根据各方反馈,古城内的灭火器多数存在未及时来更新与维护的问题,这与社区的管理模式息息相关。对此,阆中市政协委员柴福林提到,过去曾由古城管理局统一采购灭火器,但缺乏持续维护与资金支持,即使有资金也难以解决突出的设施更新问题。
内东街社区的副主任陈鹏坦言,要更换社区内640具灭火器要消耗约10万元,但社区的经费预算根本没办法覆盖这笔开支。阆古城中的“小消防站”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提升了居民消防意识,但在实际要时却显得底气不足。
会议虽然长达两个小时,却没明确的解决方案,而这样的情况并非偶然。柴福林表示,目前实行的古城管理条例未明确谁负责管理这些灭火器,以及更换费从何而来,这使得社区成为了无米之炊的状态,也让居民感到无尽的忧虑。
实际上,阆中古城不仅是游客游玩的地方,更是数千居民的家乡。在强烈的呼声中,政府有关部门也开始关注起安全风险隐患。王波委员表示,希望能够通过“有事来协商”机制,能够引导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古城消防设施的更新与维护当中。
专家仵文庆给出的建议则是,加强对古城消防安全设备的管理制度,建立一套完整的责任链条,从采购、日常维护到更新,确保每一个消防设施都能及时更新换代。
总结来说,阆中古城内的消防安全问题不仅是设备老化引发的隐患,更是管理体制及资金不足的多重折射。在关注古城文化与历史的同时,如何构筑安全的生活环境,将是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。为了确认和保证这个历史悠远长久的城镇能在文化与安全融发展,当地政府、社区、专业机构都应携手推进消防安全设施的更新与完善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阆中古城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,也保障每一位居民和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联系人:周经理
电话:025-52304091
手机:13705148556
邮箱:zhoujianliang588@163.com
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东山国际滨河街区10幢102室